2016年首飞,2018年投入现役。今年已经是2011年了,新型轰炸机研制进度之快,即使对于美国这样一个掌握世界最高水平军工技术的国家来也不容易。因此美军高官也在拼命强调利用成熟技术。说到“成熟技术”,我们又不得不把另一个军事爱好者过去经常讨论的东西拿出来了,就是fb-22。那么fb-22能够胜任吗?
fb-22是洛马公司的设想,大量采用f-22的技术,但使用了更大、更厚的机翼,新的f-135发动机,取消了垂尾,也就具备了更大的载油量和武器挂载能力。洛马公司称fb-22比f-22机内载油增加80%,而f-22作战半径没有官方的说法,有的认为是1500公里,也有的认为仅有800公里。如果我们按照1500公里算,新的fb-22就有可能达到2700公里。再来看武器挂载能力,fb-22宣称能够携带30枚小直径炸弹。每枚重量在113公斤,也就是fb-22具有3吨的武器挂在能力。实话实说,fb-22和“2018年”轰炸机是有差距的。毕竟一个是区域性的战斗轰炸机,一个则是具有洲际轰炸能力的轰炸机。
然而fb-22的诱人就在于“成熟”“可支付”。fb-22几乎大部分技术都是现成的,据说整个开发费用仅需70亿美元左右。fb-22有没有可能发展成为“2018年”轰炸机,笔者并不是专业航空专家,难以妄加揣测。那么设计一款全新的轰炸机,能够赶上美军的进度吗?jsf项目首飞是在2000年,空军型f-35a首飞是在2006年,首批空军f-35a服役将在2011年。这就是12年。但是这里面有冷战结束和陆战队f-35对整个计划拖累。而b-2轰炸机研发虽然始于1979年,但在1989年首飞后,1993年就投入了现役,仅用了4年。
这里有几个因素需要考虑,f-35是基于已经存在的第四代战机技术,但由于多任务需求,导致测试过程异常复杂;而b-2当时则是全新设计的隐形轰炸机,但由于用途相对单一,测试投入现役时间快。那么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美军已经拥有一些隐形轰炸机技术、而轰炸机本身用途相对单一的情况下,美军研制一种新型的隐形轰炸机并投入现役会需要多长时间?因此笔者认为,“2018轰炸机”尽管有一定困难,但美军是有能力保证节点的。“2018轰炸机”将可能很快准时出现我们的视野之中。
- 俄军轰炸机完成北海空域巡逻 显示远程威慑能力2011年1月27日
- 美军濒海战斗舰即将批量建造 坚持走轻火力路线2011年1月24日
- 塔利班占据村庄被美军夷为平地2011年1月21日
- 美媒称中国军备成果可能动摇美军在亚太地位2011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