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34中新校区主体工程完工

2013-03-02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13-03-02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主体工程外立面完工。 本报记者 傅倩 摄

    项目小档案

    位置 风华北路东侧

  

    面积 占地近40亩,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

  

    主要建筑 综合楼、中学教学楼、小学教学楼、实验楼、

    艺术楼等

    配套设施 图书馆、食堂等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讯 作为教育民心工程之一的市34中学新校区建设进展顺利。该项目主体工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附属工程进行大半,设备安装、室内装修预计6月底全面完工,预计9月投入使用。

    2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风华北路东侧的34中新校区建筑工地,眼前亮丽的大楼外立面一下吸引住了记者的目光,该校总务部门负责人卓海东告诉记者:“新校区主要建筑有综合楼、中学教学楼、小学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还有图书馆、食堂等配套。几栋楼之间都有回廊连接,方便师生在各楼之间通行。”

    据卓海东介绍,项目是原来校区的两倍大。综合楼共有4层,主要是学校的行政办公楼,综合楼向东是一个正方形的教学区域,分别是中学教学楼、小学教学楼、实验楼和艺术楼。记者注意到,这两栋楼的一楼都没有教室。“通过这种第一层架空的设计,解决学生们雨雪天气出来活动的问题,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参加体育活动的场地。”卓海东解释说。

    据了解,按照小学四轨制、初中六轨制的设计,新校区小学教学楼共有24间教室,中学教学楼共有18间教室。学校的教师办公室就设计在每层楼靠边的位置,大大方便了学生和老师交流。走进一间教室,记者还注意到了一个4到5平方米的小区域,卓海东告诉记者:“这是储物间,为收纳每间教室里的杂物设计的,有了它,教室就会变得整洁美观。”

    卓海东还表示,新校区未来的教室里还将有系统化的多媒体设备。各个班级的投影仪、电子黑板都是可以由学校的控制中心控制,向不同的班级发出不同的指令,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完成系统化操作。

    除了传统的教学楼,新校区还建造了实验楼和艺术楼。实验楼主要是为学生做生物、物理、化学等科学实验而准备的实验室和计算机房,艺术楼则是为学生学习美术和音乐提供专门场地。最有特色的还要数地理学习教室,该校副校长张黎明介绍:“这间教室,运用了多种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在此有一种身临太空的感觉,直观的体验定会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规划新校区的建筑布局上,十分重视学生体育活动的场地问题。站在新校区规划的大门口,记者看到,正在建设中的篮球场和田径场的面积占了整个校区面积的一半。在教学区东侧,总建筑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大楼共有4层,一到三层为藏书和阅览区域,第四层则是学校的报告厅,在主体建筑的最西侧是食堂,总共四层的食堂其中三层用来作为老师和学生就餐,第四层是风雨教室,方便学生开展体育活动。

    市教育局发展规划处处长潘杰表示,34中整体搬迁项目意义重大,一方面可缓解南区就近入学难的矛盾,另一方面能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更多居民让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