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新沂市交通局提升交通建设 促进新沂发展

2013-01-03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
2013-01-03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今年10月底,宿新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不仅使新沂至南京的路程缩短半小时左右,也极大提升了新沂的区位优势。同时,这也成为新沂市交通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又一标志性力作。

  近年来,新沂市交通局以社会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思路为指导,围绕新沂市城建重点工程计划,创新举措,努力提升交通建设、提高运输服务,为新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交通基础保障。该局先后获得徐州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2011年徐州市文明单位”、江苏省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工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2011年度交通运输执法先进集体等荣誉。

  推进交通重点工程建设 增强交通运输供给能力

  2012年,新沂市交通局投资4.58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公路里程65公里,绿化53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建成宿新高速新沂段全长29.495公里,投资16亿元;建成马陵山互通连接线工程,全长约6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预留,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工程总投资7000万元。建成大桥西路与S323连接线,全长1.5公里,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建成10公里环湖自行车道和1处驿站,工程总投资约1500万元。建成新戴运河骆北航线工程,全长1.4公里,开挖土方量25.9万平方米。投资8000万元,完成新增绿化面积约38万平方米的249省道绿化工程。投资1000万元,完成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环湖大道绿化工程,为第二届环骆马湖自行车赛提供了优美环境。

  优化交通产业结构 保障交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200多公里高等级公路和1500多公里农村公路相继建成,该局立足将新沂交通枢纽转化为运输枢纽和交通资源,依托交通资源优势谋划出交通产业发展方向,为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一是开发银行融资项目。为在建工程提供资金保障,在争取省发改委、交通厅省补资金的同时,还以交通投资公司为平台对接银行落实贷款额度,探索发行信托、企业债券、私募等方式融资,确保资金衔接工程进度。今年通过项目包装、材料申报、审批等环节,已与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行、工行等9家银行实现合作,到位资金7400万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2500万元流动资金近期到位。二是开发综合物流园项目。今年先后多次前往浙江传化集团考察学习,10月18日与浙江公路港易斯通物流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服务合作协议。先后对徐州、临沂、淮安、宿迁等周边地区市场调研。目前正对道北昂马汽贸地块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三是建立工程产业服务性公司。为解决工程建设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依托徐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设计分院、监理分公司、检测分公司,对所有在建工程进行全程服务,完成净产值308.9万元,超额完成50%。其中,设计分院完成113.3万元,检测公司完成净值47.6万元,监理公司完成净产值148万元。

  推进通达工程建设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是保障民生的重要决策,是体现道路运输行业为民服务的关键所在。在已开通城市公交、城乡公交和镇村公交班线40条基础上,今年又新开通线路1条,优化调整城市公交4条,更新节能环保型公交车33辆,基本形成了“城乡衔接、资源共享、方便出行、安全畅通”的市、镇、村三级客运网络。完善客运站场设施是深化道路运输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又投入150万元新建合沟五级客运站,从选址、立项、招标、质监等环节严把工程质量关。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今年窑湾镇作为镇村公交发展单位,计划购置镇村公交车辆2台,开通公交线路2条,通车里程26.5公里,覆盖7个自然村。在已开通3条城市公交的基础上,今年又根据城区道路网建设及道路通行条件,适时调整优化4条城市公交线路开通计划,较好地满足了市民出行、学生上学、工人上下班需求。客运出租逐步规范。随着“六小车辆”逐步退出市场,为方便居民出行,有序发展规范出租市场,成立出租车管理办公室,从服务规范、打表计费、车容车貌等方面实行量化考核,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加大出租车管理力度,有效打击非法营运,行业形象不断提升。实行燃油补贴机制。根据省市燃油补贴标准,对全市公交车、出租车发放燃油补贴1145万元。其中,城市公交638 万元、城乡公交合计246 万元、出租车合计 261 万元,有力扶持了客运行业健康发展。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 提升机关作风建设

  今年以来,市交通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交通运输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开展党务政务公开工作中,建立健全了例行公开制度、依申请公开制度、监督考评制度、特邀监督员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5项党务公开基本制度,建立完善聘请监督员制度。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公开效果的重要标准,注重以公开促进中心工作发展、党群关系和谐,永葆党员的先进性,努力构建“阳光党务,和谐交通”。通过畅通党和群众的沟通联系渠道,使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促进了党群关系的和谐融洽,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党员创先争优氛围浓厚,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作风明显好转,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在开展全局党员、群众对党务公开工作的综合满意度测评中,满意度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