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我市乒乓球运动员残奥会勇夺4金

2012-09-04  来源: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编辑:
2012-09-04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周影(中)

张变

冯攀峰

刘静

曹宁宁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讯(记者  王瑜珩  通讯员  孙卫东  怀继祥 摄影报道)9月2日下午至3日凌晨(北京时间17:15至次日02:30),在第14届伦敦残奥会上,我市乒乓球运动员冯攀峰、刘静、周影、张变,分别在乒乓球男子TT3级、女子TT1—2级、女子TT4级、女子TT5级单打决赛中,获得了4枚金牌。他们都是邳州籍的肢残运动员。其中,冯攀峰、刘静、周影是继北京残奥会后成功卫冕。冯攀峰为我省夺得本届残奥会首枚金牌。省委、省政府已专门发去贺电,称赞他们不畏强手,顽强拼搏的自强精神。
  ■新闻链接
  残疾人乒乓球赛事如何分级
  残疾人乒乓球项目分为TT1—TT10共10级,数字越低,表示残疾越严重。为保证比赛的公平性,以运动员肢体活动范围、肌肉力量、运动限制及在轮椅上的平衡和操控球拍的能力,分为10个级别。其中TT1—TT5级为坐姿运动员,TT6—TT10级为站姿运动员。
  参加坐姿比赛的选手为下肢残疾,坐在轮椅上比赛。TT1级为坐姿级别中残疾程度最重的级别,TT6级为站姿级别中残疾程度最重的级别。
  伦敦残奥徐州夺牌人物
  冯攀峰:不给人生留遗憾
  2000年,学校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冯攀峰选择了乒乓球。2001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经过选拔,冯攀峰有幸参加。经过几天的比赛,最终冯攀峰取得了单打第五名。
  2002年,冯攀峰和3名队友包揽了省运会所有金牌。2003年10月,冯攀峰参加了亚洲锦标赛,获得了单打冠军,并直接入选2004年雅典残奥会。比赛时冯攀峰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拼劲,遗憾和奥运擦肩。11月冯攀峰参加了世界轮椅运动会,这次冯攀峰没有留下遗憾,拿到了单打和团体两块金牌。
  在2005年—2007年,冯攀峰参加国内外竞赛,共获得奖牌23枚,其中金牌15枚,银牌6枚,铜牌2枚。有了这两年国际比赛的积分,冯攀峰成功入选了2008年北京残奥军团。赛场上,经过努力拼搏,冯攀峰成功从小组赛中出现,在八进四时,冯攀峰与雅典残奥冠军苦战五局险胜晋级,最终让国歌奏响。2010年广州亚残会上,冯攀峰和队友再次走上领奖台。
  刘静:有志者事竟成
  当刘静刚开始打乒乓球的时候,她是1级重残,后来残疾程度降到了2级。12年前,12岁的刘静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打乒乓球,那时,她从未有过参加比赛的打算,至于夺得奖牌,更是连想都不敢想。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的恢复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尽管吃了不少苦头,但在几个月后,刘静发现打乒乓球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了变化。
  从此,在完成学业之余,刘静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打球上。2005年,得到专业教练指导后,刘静的球技突飞猛进,先后在远南运动会和亚洲残疾人锦标赛上夺冠。
  周影:梦想在手中
  周影1988年出生在邳州市,几个月大的时候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周影9岁的时候,爸妈把她送到邳州希望之家读书,她报名参加了乒乓球队。
  2003年,周影和队友一起进入了国家队,并且代表国家出去参加国际比赛。2008年是周影人生的一大转折点,能在自己国家参加奥运会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单打决赛周影对阵塞尔维亚选手鲍里斯拉娃·佩里奇,周影感觉好紧张,因为在残奥会之前的公开赛中输给了她。回来后教练跟周影一起研究了技术录像,做了针对性的技术训练。教练安慰周影说:“不要给自己包袱,就把这当是一次训练。”周影按照平时教练教给的战术去打,耐住性子一球一球去拼,最后以3:0取得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块残奥会金牌。
  张变:笑容依然灿烂
  张变1986年8月出生于邳州市。与来自邳州希望之家的运动员差不多,张变也出生于一户寻常的农民家中。小儿麻痹症的出现,使这个长着一双大眼睛的美丽姑娘,跌入生命的谷底;无法治愈的此种瘟疫,也使她下肢瘫痪,不可逆转地剥夺了她独自站立、行走的权利。
  父母将她送到希望之家,只想有人能帮他们搭把手照料好这个不幸的孩子。没曾想,在极具爱心和责任感的学校领导、老师和辅导员及各级组织的共同关心、努力下,这批孩子不仅读了书,还长了本事,每人都有一项特长。文静、内秀的张变将对社会和大家的感激凝聚到专心打球上。2003年和2005年被选入江苏和国家残疾人乒乓球队。
  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次参加的张变就获得了金牌。4年后的伦敦残奥会,张变再次让人们对她竖起了大拇指,站在了最高领奖台上,她笑的依然灿烂。
  曹宁宁:夺银也精彩
  曹宁宁,1987年11月出生于邳州市。他虽然也是因为遭受小儿麻痹症而重度肢残,但生性乐观的他相信:上帝关了一扇门,还会打开另一扇门。
  2000年,他13岁,得知他们这群以轮椅代步的孩子,照样可以当运动员、打球时,欣喜万分,积极报名参加。曹宁宁将打球视同他的生命,从学校打到市队,再到省队、国家队。之后就开始在国内、国际残疾人乒乓球赛事中赢得佳绩。
  这次曹宁宁虽然只获得了银牌,但对他来说,他已经尽力了,享受过程比结果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