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启用“新课标” 初中英语增加单元数
9月1日至2日,全市近百万名中小学生入学报到。记者走访市区多所中小学校,对学生和家长普遍关心的话题进行了采访。
初一教材已按“新课标”更新
按照教育部安排,从新学期开始,我省中小学将执行“新课标”。目前,我市初一年级学科以及初二部分学科的教材均已按照“新课标”更新。
“从2012年9月开始,我市初中一年级学生将统一使用新版的牛津英语教科书——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撷秀中学七年级英语学科组长刘继业说,“英语新教材单元数增加,由原来每册书6个单元变为8个单元,但每单元的学习内容变少了,难度降低了,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另外,单元内容减少,学时也就随之缩短,降低了长时间学习一个话题产生的单调性。”
中国矿业大学附属中学老师阎会说,初中的思想品德“新课标”增加了科学发展观、核心价值体系、生命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等内容,同时重视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和确立全球化视野,关注情感发展对思想品德培养的重要性等。思想品德“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同时还在部分内容上适度减轻学生的负担,建立以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本的德育课程价值观,真正体现为学生道德与精神成长服务。
小学教材也有一些变化。其中,一年级《数学》上册变动较大。徐师一附小赵长风老师介绍说,这次调整主要突出了数学基本思想在知识形成和应用过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而“解决问题的策略”恰是苏教版数学教材的特色之一。
开学报到学生各显其能
开学报到,不仅是收交作业,更重要的是检查学生在假期活动中的所学、所得、所感。
星光小学各年级分班举行“个人技能现场展示会”,进行“暑假个性实践作业”大验收。“故事会”、“废旧物品再利用”、“跳蚤街”、“暑假见闻”、“自我介绍”……洋溢着活力与激情。特别是六年级“劳动技能大比拼”赚足眼球。展示现场,选手们有的拖地,有的变废为宝,有的展示整理书包的独特经验,有的团结协作制作精美的“水果沙拉”拼盘……紧张的“比武” 尽展学生们的艺术才能,也令教室焕然一新。
星源小学则刮起文具环保低碳风。为了避免学生趁着新学期开学让家长配置新文具、新书包等“新装备”,该校在全体学生中开展“文具比美进行时”活动,引导学生以环保为美,以低碳为美。学生们利用废旧牙膏盒、饮料瓶等制作铅笔盒、小笔筒和书签等文具,种类繁多,兼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避免了铺张浪费,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树人中学平时就主张学生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每天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节目。暑假期间则组织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优秀影片,布置选读语文文章,写读后感或观后感等德育作业,优秀作品则在开学初展览。
惊喜!解放路小学尝试“走课制”
新学期,解放路小学在全市中小学中首次大胆尝试“走课制”。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堂,选学学校开发的多种校本课程,如《美术》、《音乐》、《折纸》、《泥塑》、《科技探索》和《体育》等。
解放路小学校长陈红艳告诉记者,学校在不脱离课程大纲的基础上实施“走课”,强调对学生优势智能的开发。以三年级为例,全校共10个班级,480余名小学生。他们可在每周二、周四下午第二节课打破原有行政班级的界限,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班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走班”学习。通过这种形式,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
“有了‘走课制’,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一定会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在对“走课制”校本课程展示活动进行参观时,家长们称赞道。家长高女士称:“很像大学里的选修课,对学生来说是好事,可根据爱好选课程。”
无奈!家长送孩子吃“小饭桌”
这两天,“小饭桌”也在“招生”,“小饭桌”提供的服务大多包括孩子中午吃饭、午间休息、孩子接送以及学习辅导,每月收费300元左右。
在徐师一附小门前,记者以家长身份参观了一家“小饭桌”。这家“小饭桌”设在学校旁边的居民楼里,二室一厅的房子,面积约80多平米,客厅作为餐厅,摆放了十几张小桌子,另外两间卧室,一间摆放了两张上下铺的床,一间摆放着几张桌子。屋子里里外外收拾得整洁。正忙着招生的张女士称,如果只吃午餐的话,一个月200元左右,如果要在这里写作业、休息和接送孩子放学上学,价格就相对高一些。
对于让孩子吃“小饭桌”,许多家长称这种选择实属无奈。宋先生称:“孩子上午放学时间在11点20分左右,我们都还没下班,下午2点30上课,4点左右又放学了,距离下班时间还有1个多小时。我们根本没办法接送孩子。”家长郭女士也称,“现在小饭桌良莠不齐,午休条件也让人担心,这么多孩子挤一间房,休息肯定不会好。因此,建议教育部门、卫生监督部门联手社区把‘小饭桌’规范起来。”
文/记者 李小委 通讯员 张昆
图/记者 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