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民生 > 正文

2012秋季开学 新生报到全家总动员

2012-09-01  来源: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编辑:
2012-09-01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贫困生可在学校里领取手机
  长辈们也陪着孩子来报到
  拎起一大包行李,有点吃不消
  家长爬上爬下给孩子铺床
  家长给孩子扛着生活用品
新生报到大多都有家长陪伴

  徐州医学院两千新生入校, 平均一名学生至少有一名家长陪伴,也有“新生来一个、家长来一群”现象

  每年的8、9月份是高校新生入学的大日子。8月31日,徐州医学院就迎来了2000多名新生。经过注册报名,这些来自各地的准大学生们正式融入集体,即将开始他们多彩的大学生活。

  新生报到大多都有家长陪伴

  8月31日是徐州医学院2012级新生报到的日子,从早上6点多开始,新校区就显得格外热闹。一辆从火车站接新生的大巴车刚驶进校门,负责新生接待的学生志愿者就冲上前去按照各自院系“领人”:“这边是临床医学的”、“麻醉专业的同学请跟我来”,一般不到2分钟,这些新生们就已经找到了 “向导”,接下来他们只要跟着“向导”前往各自的报到处办理相关手续即可。

  根据记者观察,几乎每班大巴车都会带来近一半的家长,有时候家长甚至比学生还要多。一位迎新大巴的司机师傅告诉记者,新生入学时由家人陪同已是惯例,父母大多都会跟着一起来报到,当然也有独自报到的新生,但平均下来“一名新生至少有一名家长陪着”。

  负责迎新的志愿者小赵告诉记者,“新生来一个,家长来一群”的现象也有。“刚刚看到一个新生,身边围了5、6个家长,除了爸妈、爷爷奶奶、还有姑姑、哥哥。”

  医学院一位负责迎新的老师介绍,家长陪孩子报到差不多有两种原因,一是帮忙搬运行李,一是担心孩子对环境陌生一起过来探探路。对于那种爷爷奶奶都出动的情况,该老师说,“那些大多是家庭富裕或家就在学校附近的学生,一家人开着私家车来报到很方便。”

  15分钟完成入学报名

  上午10点55分左右,2012级新生胥家莉进入校门,跟着迎新的学长来到麻醉学院的报到处开始入学注册。完成注册时是上午11点05分。

  “8-614-3,意思就是8号楼,614房间的3号床。”在学长的指点下,胥家莉顺利找到了宿舍,在楼下领取了床铺用具后,就到宿舍里整理起自己的东西。“没想到入学报名的流程还挺简单的,算下来才用了15分钟左右,之前我还担心要排队什么的,担心了好久呢。”说起报名的经历,胥家莉知道如此顺利的原因里,还要感谢迎新的学长们。

  贫困生报到获赠手机

  “请问绿色通道在哪?”今年考入徐州医学院口腔专业的小魏问到,绿色通道是专门为贫困生所设立的一个报到形式。

  据小魏介绍,她来自于邳州的一个乡村,一家人主要靠务农维持生计,父母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而且母亲还身患残疾。“家庭人均年收入也就3000元左右,这一学年7950元的费用实在无法一次性全额负担。”不过,让小魏放心的是,在绿色通道,她只需要出示新生报到单、家庭贫困证明、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就可以先办理入学注册,可以在入学后通过贷款等方式缓交学费。

  令小魏意外的是,她还获得一部价值800元的3G手机。徐州医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王以雷老师介绍,今年为贫困的新生准备了150部手机,同时还将赠送200元的手机话费。

  据统计,8月31日,共有200名贫困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缓缴费用达110.13万元。此外,王以雷老师表示,学校还专门设立了700余个勤工助学岗位,可以提供给贫困生。

  记者发现

  孩子开学报到家长顺便旅游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家长的陪送又有了一种新形式——顺便旅游。医学院影像学新生杨天宇来自盐城,他告诉记者,8月29日中午,他就跟着爸妈开车来到了徐州。“到徐州后,我们把行李放到宾馆,就去市中心到处转转玩。”杨天宇说,趁着这次开学,爸妈都有空就提早来了一天,想在徐州玩一下。

  护理专业新生刘聪说,8月25日就从家来到了徐州,把行李放在宾馆后,一家三口就去了青岛,并在那里停留了两天时间,之后才又赶回学校进行报到。

  父母临时培养孩子独立意识

  进入到新生宿舍后,第一个感觉就是拥挤。一间六人间的宿舍,竟挤满了10多个人,这还是在宿舍学生没来齐的情况下。在一间女生宿舍,一号床的学生在妈妈的帮助下,先是铺凉席、铺被褥,再是挂蚊帐,忙了一小会儿,身上就大汗淋漓,直嚷着要歇歇。妈妈心疼女儿,当即批准,嘴里却也埋怨了几句:“让你在家不干活,这下知道累了吧。”

  一号床旁边是来自盐城的胡梦雪,只见她在爸妈的指导下布置床铺。胡爸爸说,孩子在家什么家务都没做过,只好临时教育。“今天我们算是特殊的,都是让她动手,我们动嘴,不然她也学不到东西的。”

  饭菜如何 家长食堂试吃

  孩子今后吃的怎么样是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给他弄完宿舍后,就赶紧到食堂来看看。”在医学院一食堂,一位家长这样对记者说。

  一名来自常熟的女生正在跟父母一起用餐,不过餐桌上只见父母动筷子, “吃饱了吗?觉得怎么样啊?”在记者的询问下,妈妈苦笑了一下,“这孩子吃不惯馒头,又觉得菜太辣,吃了两口就不愿意吃了,真是拿她没办法!”听到妈妈的抱怨,该女生倒也不吭声,依旧在刷着微博。妈妈向学校工作人员打听有没有不辣的菜,听到肯定的回答时才松了口气。

  要说在吃饭方面,男生比女生要利索。虽然同样来自于江南,新生小刘也不能吃辣,不过小刘爸爸也不是很介意。“入乡随俗么,既然在这生活就要适应这里的环境。”小刘在爸爸的引导下,也表示得很干脆“一定学会吃辣!”

  记者 王任飞 文

  记者 吕品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