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灯谜 扎龙船 做面灯 老少齐上阵 共同闹元宵
制作面灯大家各显身手
“双龙戏珠”面灯
小朋友劲舞表演
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讯(记者 陆一鸣 通讯员 长沙 文 记者 刘滨 摄)昨天下午3点,桃园街道迎元宵节活动,在幼儿园小朋友的劲舞表演下拉开序幕。南村社区广场布置得喜气洋洋,小区居民或猜灯谜,或展示自己做的各式灯笼。
老人现场做面灯
陈庄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率先出场,孩子们穿着红上衣、裤脚镶金丝线的黑裤子、大红的皮鞋,夸张的妆容,引得围观市民忍俊不禁。
孩子们退场后,街道工作人员开始向灯笼上悬挂灯谜,灯笼下立刻驻足了许多一猜为快的市民。
此时,一张大桌摆在广场中央,上面有一张面板,还有半口袋面。“奶奶们要现场做面灯了!”在孩子们大呼小叫声中,几位老人登场,现场表演做面灯。今年55岁的张秀华一边娴熟地捏着手中的宫灯,一边告诉记者:“现场没有蒸锅,只能捏一些简易的面灯。捏好后,中间用火柴杆缠点棉花插进去,然后倒上油就齐活了。”
龙灯展示掀高潮
几张长几一字排开,上面都是做好的各式面灯。有鸡,有猪,有兔子,有老鼠,还有一盏红萝卜灯。做的最多的还是面制的龙灯。沈长荣女士做的是双龙戏珠,“珠”是一个乒乓球,“面搓好后,用剪子剪龙鳞,龙爪是用牙签固定上去。龙眼是红小豆,龙角、龙舌都是红纸。”和沈长荣的双龙相比,张兰女士做的盘龙在眼、鼻的设计上更巧妙,眼是花椒种,鼻子是花椒壳。
张兰女士指着旁边一盏长近3米、纸扎的龙船灯告诉记者:“这是今天的‘龙老大’,我扎它用了一天半的时间。”说起扎龙灯、做龙灯,张兰表示,她是今年才想起来做的,能做出来是因为模仿能力强。
留守儿童都有灯
“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居民节日文化生活,是此次活动的目的,还有一个目的是集中展示手工面灯、彩色花灯等传统民间艺术。”桃园街道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此次参加展示的居民来自辖区5个社区,有五门十件作品。
“现场制成的面灯和花灯,会分发给各个社区的留守儿童,让他们的元宵节过得更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