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走进高铁新时代系列报道之规划篇
京沪高铁徐州站的建设者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凝聚力量,熔铸智慧,倾注激情,按照序时进度和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创造性地完成了建设任务。本报从今日起,从京沪高铁徐州站区的规划、建设、成果、服务四个方面,全方位展现各单位、各部门和建设者在高铁徐州站区建设中的精神风貌和付出的努力,以激励全市上下在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 王枚 刘作霖
京沪高速铁路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也是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
京沪高铁徐州东站是京沪高铁七大主要站区之一,也是徐兰客运专线和徐连客运专线的主要枢纽之一,全段正线长55.3公里,联络线(与现有京沪、陇海铁路相连)长约15公里,新建高速客运站1座,工程总投资约68亿元。自2008年4月18日开工以来,徐州人大手笔规划高铁站区架构,完善高铁商务服务区功能,提高高铁建设质量,即将通车的京沪高铁,不仅将拉近沿线各地之间的距离,更将使徐州“贴地而飞”,走进高铁新时代。
站区规划
提升中心枢纽地位
作为“中国铁路之咽喉”的徐州,京沪铁路、陇海铁路、京沪高铁、徐兰客运专线在此交会,交通枢纽地位突出。徐州,商贾云集,拥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省级工业园区,但惟独缺少高端的城市生态商务区。随着京沪高铁的开建,徐州迎来了借高铁助推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新时期。
翻开徐州主城区“双心五片区”结构布局,高铁徐州站区规划在金山桥、坝山、城东三大片区和新城区中间部位,计划未来把这里发展成为集对外交通和商务服务于一体的城市枢纽,以此完善徐州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地位。建设初期,徐州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专门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的高铁站区建设指挥部,并委托国内外多家著名设计咨询单位进行规划设计。
高铁站房作为徐州高铁站区的中心标志,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市铁路办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多次进京向铁道部、京沪高铁总公司的有关领导、部门进行汇报,争取京沪高铁徐州站西站房的建设规模扩大为1.5万平方米,同时在东广场预留5000平方米站房,待后续郑徐客运专线建设时同步实施。高铁站下的轨道一号线预留方案,经市长办公会明确后,及时委托武汉中铁第四勘测设计院设计施工图,以期与京沪高铁建设同步实施,为高铁站区后续建设开发留下空间。
同时,高铁站区列入2009年度城建重点工程,并成为近年来城市建设的最大亮点。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后,从总体规划设计到站区和周边山体修整、美化,以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受到全市各级、各部门及百姓的极大关注。市铁路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创新机制、靠前办公,与铁道部、京沪高铁总公司做好无间隙衔接;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紧密配合、协调作战,使京沪高铁徐州站区很快在徐州人民面前展现出风采面貌。
商务区规划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迎接高铁新时代,抓住高铁经济机遇,以高铁经济推动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步伐,提升城市形象,以高铁客站为核心建设高铁生态商务区,促进我市在更广泛的空间上集聚资源、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实现发展新跨越奠定基础。”早在2008年初,徐州市委、市政府就决定打造高铁生态商务区,营造以人为本、生态保护的城市空间,不仅使城市的土地资源、市政配套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更为徐州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营造更为和谐、高效的环境。
高铁生态商务区核心区由“一轴三心五片区”组成,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一轴”即站区东西主轴线中央大道;“三心”为东部高铁枢纽核心、中部商务中心、西部金龙湖公共服务中心;“五片区”为高铁枢纽服务区、中部商务集聚区、南部居住生活区、金龙湖综合区、总部基地经济区。
为将高铁徐州站区打造成富有活力和财富创造力的新区,我市邀请美国柏诚规划设计公司、德国杜路规划设计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南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等进行设计,最后经市规委会审查和方案比选,确定美国柏诚规划设计公司提出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后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使整个站区基本达到多种交通方式的有序衔接,旅客的便捷换乘,车流人流立体化、无交叉的设计要求。
市规划局一位负责人介绍,从区位条件上来看,在高铁商务区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物流园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并可发展多元包容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商务商业服务区、房地产业和旅游开发等。
园林生态规划
打造城市“新客厅”
在徐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区“双心五片区”的结构布局中,高铁站区作为徐州对外交通和商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枢纽,未来将发展成为集“交通枢纽、生态、商务、居住”四位一体的城市副中心,成为城市未来发展极具潜力的增长极。(下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