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文明徐州人 让城市更美好
  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弘元追光

2024-07-30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4-07-30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弘元新材料光伏电池金属化生产环节。 本报记者 邱抹然 摄

本报记者 甘晓妹 季芳 王春莹

编者按

企业作为经营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徐报集团组织记者走进企业调研采访,倾听企业家的心声,感知经济发展脉动。

今起,《徐州日报》推出“彭”程万里 解码徐州产业强市建设主题调研·企业篇系列报道,展示徐州企业创新发展故事,反映全市产业强市建设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夏日清晨,沿着绿意葱茏的城东大道一路前行。金凤路上,曾经荒芜的空地已被时尚大气的现代数字工厂所取代;走进车间,带有“弘元”字样的智能产线光影闪耀,硅片、电池片生产正忙。

作为省级重大产业项目,弘元新材料(徐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元徐州”)最令人熟知的标签有两个——“150亿级”“徐州经开区30周年献礼项目”。

头顶“百亿级”光环而来,又与两大百亿级光伏企业为邻,在光伏硅料行业最为严峻的价格周期内如期投产,此后一路实现产能爬坡、稳定增长——

弘元的追光之路,坚定执著。

落子

入伏时节,屋外暑气蒸腾,弘元徐州长达600米的切片车间里,恒温、舒适,AGV小车欢快奔忙,一台台切片机、清洗机、分选机正有序生产。

以这里为参照点,向北不到1000米,是硅料龙头协鑫科技徐州基地;向西南不到4000米,是另一家徐州本土光能名企江苏中润光能总部所在地。可以说,随着弘元徐州的落子,协鑫系、中润系、弘元系三大光伏巨头,在徐州城东正式“会师”。

把光伏“三巨头”所在区域大致勾勒出来,也会发现一个关键词:大黄山矿区。

煤城,曾是徐州烙印千年的黑色标记。早在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就有《石炭歌》记录着徐州和煤炭的渊源,见证着中国煤炭开采利用的历史。

2006年,随着彼时的“大项目”——硅料龙头协鑫科技徐州基地开建,江苏中能硅业公司、江苏协鑫硅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先后设立,一个做硅料,一个把硅料切成片,光伏能源产业在曾经的矿区开始起步。徐州因地制宜再造新能源之城的发展路上,光伏从此成为重要“基因”。

2011年前,江苏中润光能重要子公司——江苏华恒新能源投产,以硅片为原料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片在国内外市场一路高歌猛进。中润光能随后多点布局扩产能,去年底,中润光能电池片出货量已位居全球第三。

而彼时,尚未更名的弘元徐州母公司上机数控主要为光伏硅片产业链提供生产设备,是全球光伏切片机龙头,和协鑫科技也多有业务往来。

既向上游进击,也向下游延伸。此后,上机数控在光伏一体化产业链布局上持续发力。2022年8月15日,上机数控发布公告称,拟于徐州经开区投资建设新能源产业园。次日,车水马龙的金凤路上,弘元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一体化项目按下“启动键”。

2023年4月,上机数控更名为“弘元绿能”。

为什么会选择徐州?

“徐州有投资布局落子的优越区位、政策叠加的战略优势,也有发展产业的肥沃土壤、赋能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

“弘元徐州基地是弘元绿能光伏全产业链布局的关键一步,借助徐州经开区的相关政策及产业配套优势,徐州基地稳步发展,有力助推了弘元绿能加快构建‘高端装备、晶硅材料、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电站开发’绿色能源产业体系。”

……

无论是弘元绿能董事长杨建良、总经理杨昊,抑或其他高管,都对徐州光伏产业基础予以肯定,对在徐州的布局发展寄予厚望。

从这个维度看,弘元之于徐州,徐州之于弘元,是厚积薄发后共追光、同奔赴的双赢合作。

奔跑

从宣布投资到开工建设,1天。

从正式开工到单晶硅片、电池片首片下线,不到1年……

回望弘元徐州落地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关键字——快! 

快,是光伏行业激烈竞争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2023年,我国光伏产业链在呈现出满满活力的同时,也进入了一个更“卷”的时代。

一方面,光伏硅料价格从年初最高点的24.24万元每吨一路下滑,到年末,硅料最低成交价已低至5.6万元每吨。彼时,协鑫科技联席CEO兰天石曾公开表示:“多晶硅料价格和2022年最高峰时相比已跌掉八成,且至少未来一年内价格都可能在低谷。”

硅料价格“雪崩”的背后是市场供需失衡。2022年,通威股份、特变电工、东方希望、亚洲硅业和青海利豪等国内硅料企业扎堆扩产,产能在2023年集中释放,供给远超市场需求,导致竞争博弈加剧。

而对于身在其中的光伏能源企业来说,早一点出货,快一点跑过“跌势”,是筑底企稳的战略之选。

快,更是基于徐州对项目落地发展的一贯效率意识。

“地面平整、基础施工、钢结构吊装、设备进场、通线试产……每一步、每一个节点都历历在目,至今难忘。”徐正是徐州经开区驻弘元项目的专班“店小二”之一,200多天的时间里,他驻守工地、专班服务,全程见证了弘元徐州从一片荒地到现代工厂的点滴变化。

“拿地即开工”常态化实施;成立联合服务专班驻点服务,确保“时时有人,事事有人”;“全天候”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堵点,“清单化管理”销项推进……在徐州,这不仅仅是弘元徐州项目,也是每个重大产业项目的服务“标配”。

追光

一张电池片可以薄到什么程度?

“可以做到130微米,比一张白纸还要薄。”这是弘元徐州品质总监汤贵萍给出的答案。经过2023年下半年以来的持续产能爬坡,目前,弘元徐州电池片月产能已超过1亿片,入库良率超98%,量产转换效率可达26.5%,领跑行业。

随着光伏行业价格剧烈波动,技术路线纷争涌起,谁的光电转换效率更高一点,谁就能在市场抢得更大的价格优势和技术优势。

在业内,N型TOPCon光伏晶硅电池理论转换极限效率为28.7%,而目前弘元量产的N型TOPCon电池片转换效率已经从出片初期的25.8%提高到了26.5%,正向着极限值无限靠近。

“电池片转换效率的提升,意味着同样面积吸收太阳光发出的电量更多。”汤贵萍说,以20%转换效率为基础,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的转换效率,就可以为下游电站节约5%以上的成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就更进一步。

0.7个百分点的背后,凝结着弘元技术团队无数个日夜的反复论证、比对、精进。以母公司弘元绿能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布局为依托,携手下游电池片组件公司、电站联动创新,弘元徐州正围绕N型电池片的大尺寸化、薄片化、细线化发展趋势,持续加大工艺优化和技术创新,不断突破现有指标,以实现更大的行业优势。

步履不停、追光不止。

在丰厚的产业土壤中,充满朝气活力的弘元徐州已迅速成长为全国先进的光伏产业制造基地,单晶硅切片年产能可达25GW、TOPCon高效电池片年产能可达18GW,产品销售覆盖比利时、德国、新加坡等全球十余个国家,业务增长速度持续攀升。待三期项目建成后,电池片总产能还将增至28GW。

零点几个百分点的效率提升,零点零几个百分点的精益求精……一点点,一步步,弘元徐州正以技术领先优势向着理论极限值无限靠近,追光之路,正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新闻爆料:0516-82345678  商务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版权及其他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