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文明徐州人 让城市更美好
  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社会 > 正文

十载春秋去 盛业存青史

2018-12-08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网站编辑
2018-12-08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汉风

彭城书院院长 徐州市国学研究会会长 徐州市道德模范

“徐州这座城市养育了我的生命,也养育了我的精神与魂魄。我在这里接受教育,长大成人,工作生活,成家立业。徐州的山河大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艺术特质,乃至方言俚语、饮食风尚、建筑风格、马路街巷等等,都深深地烙进我的生命里,成为滋养我生命的营养和钙质。我曾有数次机会离开这座城市去很多人向往的城市定居。但是我没有,因为我眷恋徐州,热爱彭城;我笃信故土难离,家乡最好。择一城终老——我从未动摇,永远选择魂牵梦绕的徐州!”

上面这段话是笔者写在《遇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中的文字。文章刊发于2017年12月11日《徐州日报》放鹤亭副刊上。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读者通过报社编辑或者其他渠道表达对笔者观点的认同。多年来,用文字书写我对故乡徐州的深切眷恋以及对其文化建设的思考,并通过《徐州日报》及报业集团麾下媒体分享给广大读者,已经成为我生命的重要方式与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1987年,我在“志于学” 的年龄就在《徐州日报》副刊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自此之后与日报相亲相爱,至今已历30余载,年届“知天命”也。30年来,我自己的生命随着岁月的更迭一节节延展,同时也见证着日报伴随徐州的变化一天天更新。2008年,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宣告成立,从此徐州报业走上了提档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快车道。蓦然回首,十载春秋去,雪泥留鸿爪,岁月逝无声,盛业存青史。

10月8日是国庆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我一到办公室就习惯性地翻开当天的《徐州日报》。第一版的4篇报道分别是:《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徐州荣膺“联合国人居奖”》《市政府召开第22次常务会议》《国庆长假消费升级亮点纷呈》。从这4个标题里我明白了当前的国家大事;知道了徐州的建设发展;了解了市民的生活状况。版上还有两个重点导读的标题:《“旅游+文明”才有最美风景》《禁不禁燃“气质”差距明显》。这两个标题告诉我们城市环境的塑造必须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两个层面同时推进。通过浏览,只用一分钟的时间,我就对“十一”黄金周里徐州的主旋律了如指掌。在这个信息井喷、知识爆炸的时代,只要拥有一张《徐州日报》就可以坐览天下大事,知晓身边万物,何其幸哉!

这样的阅读习惯既省心又省力,而养成这样的习惯始于2008年。这一年当北京奥运圣火徐徐熄灭,徐州报业一个华丽转身,进入崭新时空;这一年是日报创刊一个甲子;这一年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成立;这一年报纸进行全新改版。长期以来,党报的形态往往给读者一种僵化、刻板、千人一面的感觉,很多人也习以为常。新成立的报业传媒集团领航者们却在想,虽然党报有固定的职能,但是没有固定的形态。办得好不好看、耐不耐看、有没有人看,关键在办报人,在报纸本身的质量。于是“按照新闻规律来办报,尊重读者、尊重市场”成为新一代徐州报人的追求。

改版后的日报既保持了党报的大气、庄重,又借鉴了都市类报纸的特点,一时开地级城市党报改革之先河,领国内地方同类报纸风气之先导。这一现象既引发了诸多新闻研究者的关注与研究;又引来了众多同行的学习与借鉴。而我作为《徐州日报》的老作者与老读者,一方面为它的凤凰涅槃而欢喜,另一方面又在思考如何创作质量更高的文章,以顺应它的新气象。十年来,我为日报写了数十篇文章,接受日报记者采访的评述就更多了。

2007年,我发起并团结全国诸多教授、专家、学者,在户部山上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完全公益性质的现代书院——彭城书院。在书院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报业集团各媒体的大力支持与推介。书院的讲学预告、重要活动、周年庆典等等时常见诸《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等。在报业集团的助力下,书院对城市的文化建设、文明风尚,以及市民的道德教化、精神净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发现自己的生命流程与书院的公益事业与徐州报业的交集愈大,愈发现徐报人有着非同寻常的敬业精神、创业意识与职业操守。十年来,媒体的变化与更新速度可谓是日新月异,新兴媒体层出不穷。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传统传媒的报纸日渐式微。是坐以待毙还是追逐潮流?徐报人以舍我其谁的自信与高屋建瓴的智慧又一次做出了令人刮目的选择。坚持主流形式,采取扬弃态度,借用拿来主义,徐报人逐渐把报业集团建设成为拥有三报、两网、两馆和若干经济实体,以及报纸、网络、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户外传播平台、电子阅报屏构成的“1+N”的现代传媒体系。集团也荣获了中国地市报十强、中国百强报纸等荣誉称号。

纵观日报的十年之路,笔者发现无论办报形式怎么变化,方式怎么突破,它的性质与方向始终坚定,就是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与此同时,它又一步一个脚印地记录了徐州的十年历程,浓缩了这座城市在实现自我蜕变过程中无数个或辉煌或平凡的瞬间。它是徐州最好的史册、最真的见证、最美的表达。我觉得“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八个字是对徐报人这十年历程最好的概括;而“十载春秋去,盛业存青史”这十个字是对报业集团这十年业绩最好的总结。

新闻爆料:0516-82345678  商务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版权及其他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